大幅紅色室內景(Grand intérieur rouge)
這幅畫的構圖乍看之下很簡單,其實卻非常細膩,馬諦斯用
了許多成對物件以及強烈對比。畫中的物件成對出現:牆上的兩幅畫中畫黑白與彩色、方與圓的物件;下方兩張桌子桌腿呈纏枝狀的小圓桌和有線腳裝飾的長方桌;兩條地毯一條是單色獸皮,另一條則是有斑點,同時也呼應畫中畫裡的地毯圖樣。那張黑白素描畫著一扇窗子,形成跟這幅以紅色調為主的畫全然不同的另一個空間。 這幅畫作是Matisse的最後一幅油畫。
這幅畫的構圖乍看之下很簡單,其實卻非常細膩,馬諦斯用

亨利‧馬諦斯(Henri MATISSE) 1869 - 1965
綠碗櫃上的靜物(Nature morte au buffet vert)

這幅畫很重要,特此引述北美館龐畢度特展畫評:在記者雅克‧蓋尼(Jacques Guenne)所寫的1929年秋季沙龍報告中,他是這麼報導〈綠碗櫃上的靜物〉的:「這是馬諦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,社會大眾可以把它放在塞尚傑作旁邊,而且毫不遜色。我們因為能期待這個時代擁有如此一位大師而深感喜悅。廚房裡一個湖綠色的碗櫃,從微微開著的櫃門中透出一道暗光,師法古代大師,利用這到暗光勾勒出碗櫃的色調,在這兩扇櫃門上方的左邊,隨意扔著一條方格桌布,馬諦斯在碗櫃上安排了一個白底藍花的小酒壺、一個擺著水果的盤子、一個水杯,最後還有一把刀子,黑黑的刀柄平衡了整幅構圖。想評論這幅油畫,似乎不可能的,因為這幅畫顏色的魔力、線條的高雅,整體給人一種喜悅與安穩的感覺,如此強烈地跳脫出來,就連最不懂得欣賞的眼睛,也會被它吸引。」
當然不可避免地會跟塞尚相提並論。其實馬諦斯好幾次都全力表達出他對塞尚的仰慕與感恩,尤其是在1925年某次的訪談中,當時訪問他的就是這位雅克‧蓋尼。馬諦斯對蓋尼說:「你知道嗎?我這一輩子,他給了我多少情感上的支持,給了我多少鼓勵,他就是我最好的模範!每當我有所懷疑,我還在探索自我的時候,有時候會被自己所發現到的東西嚇到,我就會想:『要是塞尚是對的,我就是對的。』而我知道,塞尚他並沒有錯。你知道嗎?塞尚作品裡面的建築法則,對像我這麼一個年輕的畫家來說,非常有用。他是最偉大的畫家之一,他視繪畫為最崇高的任務,他希望色調是一幅畫最強的力量,值得欽佩。」馬諦斯經常性地參考塞尚,從1899年來,塞尚就深深哺育了馬諦斯的作品。就拿〈綠碗櫃上的靜物〉這幅畫來說,就很符合這種說法,首先就是物件和器具的選擇,都帶有異國情調或戲劇性的內涵。方格桌布、低調圖案的小酒壺,跟馬諦斯在尼斯頭幾年重裝飾的畫風完全不一樣。〈綠碗櫃上的靜物〉中,馬諦斯分析日常用品,每件用品都彼此分開得很清楚,構圖異常清晰,跟內斂保守的顏色相呼應。馬諦斯在這幅畫上強調藍色與綠色(並利用白色與黑色點綴)的協調(同時也符合塞尚式的和諧),回到他1912-1914年間(還沒去尼斯之前)所創作的油畫的感覺。馬諦斯在尼斯的第一個階段功成身退,結束了。在去大溪地之前(1930年,因為他「想看清楚一點」),馬諦斯於好幾年間基本上都專注於素描和版畫之上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